以西结书第43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Standard

【结四十三1】「以后,他带我到一座门,就是朝东的门。」

【结四十三2】「以色列神的荣光从东而来。祂的声音如同多水的声音;地就因祂的荣耀发光。」

【结四十三3】「其状如从前祂来灭城的时候我所见的异象,那异象如我在迦巴鲁河边所见的异象,我就俯伏在地。」

【结四十三4】「耶和华的荣光从朝东的门照入殿中。」

【结四十三5】「灵将我举起,带入内院,不料,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。」

  • 四十三1-12的主题是「圣殿充满荣耀」,与四十七1-12「圣殿流出生命」前后呼应。
  • 天使已经带先知「出朝东的门,量院的四围」(四十二15),现在,天使再次把他带回到「朝东的门」(1节),等候神的荣耀回来。
  • 十九年前,以西结看到神的荣耀从「耶和华殿的东门口」(十19)离开被玷污的圣殿,「停在城东的那座山上」(十一23)。现在,以西结再次看到「以色列神的荣光从东而来」(2节)。「其实耶和华仍在那里」(三十五10),从来都没有远离应许之地。
  • 虽然耶路撒冷城已经被毁,但神的荣耀却毫无亏损,不但与十九年前「祂来灭城的时候」(3节)先知所见的异象一样,也和二十年前先知「在迦巴鲁河边所见的异象」(3节)一样。这表明先知前后经历的异象都是一致的,神前后发表的启示也是连贯的。「迦巴鲁 כְּבָר/keb-awr’」(3节)原文与「荣耀 כָּבוֹד/kaw-bode’」(2节)谐音。
  • 「耶和华的荣光从朝东的门照入殿中」(4节),代表神从圣殿的正门庄严地回归。
  • 「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」(5节),就像所罗门献殿时的光景(王上八11;代下七1),也像摩西的会幕完工时的光景(出 四十34),代表神悦纳圣殿、将它分别为圣。

【结四十三6】「我听见有一位从殿中对我说话。有一人站在我旁边。」

【结四十三7】「祂对我说:『人子啊,这是我宝座之地,是我脚掌所踏之地。我要在这里住,在以色列人中直到永远。以色列家和他们的君王必不再玷污我的圣名,就是行邪淫、在锡安的高处葬埋他们君王的尸首,」

【结四十三8】「使他们的门槛挨近我的门槛,他们的门框挨近我的门框;他们与我中间仅隔一墙,并且行可憎的事,玷污了我的圣名,所以我发怒灭绝他们。」

【结四十三9】「现在他们当从我面前远除邪淫和他们君王的尸首,我就住在他们中间直到永远。」

  • 6-12节是神从圣殿中说话,宣告祂的同在(7a)和「殿的法则」(12节)。国度的圣殿将成为神永久的居所(9节),因此,圣殿设计和使用的原则都是分别为圣(12节)。
  • 神用三重宣告,表明了国度圣殿的性质:
    1. 「这是我宝座之地」(7节),是神治理国度的地方。
    2. 「是我脚掌所踏之地」(7节),是神安息的地方。
    3. 「我要在这里住,在以色列人中直到永远」(7节),是神与百姓同在的地方。
  • 神不但高高在天,而且同时在地,这正是回应所罗门献殿时的祷告(王上八12、13、27)。只有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以后,才能恢复人与神之间这样毫无阻碍的交通。
  • 「在锡安的高处葬埋他们君王的尸首」(8节),可能是责备犹大君王们在大卫城中的坟墓太靠近圣殿。
  • 「使他们的门槛挨近我的门槛,他们的门框挨近我的门框;他们与我中间仅隔一墙」(8节),指所罗门的圣殿并没有「分别圣地与俗地」(四十二20),却使圣殿与王宫只有一墙之隔(王下十一19)。神启示大卫在大卫城北面的摩利亚山顶建造圣殿(代下三1),所罗门却顺便把自己的王宫也造在了圣殿旁边(王上七1)。而后来的犹大君王不断扩大耶路撒冷城,百姓居住的地方离圣殿也越来越近。
  • 神是圣洁的,祂所拣选的百姓也当圣洁(利十一45);神愿意与自己的百姓永远同住,但却不愿与污秽同住(申二十三14)。因此,神宣告:「他们当从我面前远除邪淫和他们君王的尸首,我就住在他们中间直到永远」(9节)。
  • 今天,我们的难处常常也是圣俗「仅隔一墙」——明明是体贴肉体、贪图方便,却大言不惭地自诩有「心灵和诚实」(约四23);明明是不肯付上代价、分别为圣,却自欺欺人地以为是不拘泥形式。但神从来都不会悦纳圣俗「仅隔一墙」的敬拜和祷告——「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」(林前六19)?神所乐意居住的殿,必须「四围有墙,长五百肘,宽五百肘,为要分别圣地与俗地」(四十二20);而我们心中的圣殿,敬拜和祷告的祭坛离闲聊、琐事和各种杂念之间的距离,到底隔了多少肘呢?
上图:所罗门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和圣殿,圣殿与王宫只有一墙之隔。

上图:所罗门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和圣殿,圣殿与王宫只有一墙之隔。

上图:希西家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和圣殿,圣殿与王宫只有一墙之隔。

上图:希西家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和圣殿,圣殿与王宫只有一墙之隔。

【结四十三10】「『人子啊,你要将这殿指示以色列家,使他们因自己的罪孽惭愧,也要他们量殿的尺寸。」

【结四十三11】「他们若因自己所行的一切事惭愧,你就将殿的规模、样式、出入之处,和一切形状、典章、礼仪、法则指示他们,在他们眼前写上,使他们遵照殿的一切规模典章去做。」

【结四十三12】「殿的法则乃是如此:殿在山顶上,四围的全界要称为至圣。这就是殿的法则。』」

  • 神吩咐先知「将这殿指示以色列家」(10节),并不是叫百姓照着去建造,而是让他们看到神所建造的圣殿以后,就「因自己的罪孽惭愧」(11节),痛悔自己过去没有照着神的心意分别为圣;同时「也要他们量殿的尺寸。」(10节),用心领会什么是分别为圣。
  • 百姓「若因自己所行的一切事惭愧」(11节),接下来就应当照着分别为圣的原则、「遵照殿的一切规模典章去做」(11节),按照「殿的法则」(12节)来事奉神。只有这样,神才会「在这里住,在以色列人中直到永远」(7节)。
  • 12节可译为「这是殿的律法:山顶上四周围的全地界都称为至圣;看哪,这就是殿的律法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神不但要求「分别圣地与俗地」(四十二20),圣俗不能「仅隔一墙」(8节),而且要求「山顶上四周围的全地界都称为至圣」。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法则,因为以西结是祭司,比普通人更懂得什么叫「至圣」。在会幕里,至圣的物都是象征基督,能使「凡挨着的都成为圣」(出三十29),也就是归神所有。因此,「山顶上四周围的全地界都称为至圣」,意味着所有踏进这个地界的人,都已经自动分别为圣。国度的圣殿绝不是社交场所,教会的崇拜并不是走走过场,而是严肃地向神承诺「将身体献上,当作活祭」(罗十二1)。人只有进入基督里,才是真正进入圣殿;只有在基督里的敬拜,才是合神心意的敬拜。
  • 四十三13-四十六24的内容,都是「殿的法则」的具体实行。分别为圣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,更不是有心就行;人的里面若是分别为圣,外面也必会分别为圣。「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」(约三32),但这自由是让人脱离罪、世界和肉体的辖制,得以自由地顺服神,而不是放纵肉体、随心所欲,所以使徒也提醒我们:「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,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」(加五13)。同样,「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」(林前十四40),才能真正分别为圣。

【结四十三13】「以下量祭坛,是以肘为度(这肘是一肘零一掌)。底座高一肘,边宽一肘,四围起边高一掌,这是坛的座。」

【结四十三14】「从底座到下层磴台,高二肘,边宽一肘。从小磴台到大磴台,高四肘,边宽一肘。」

【结四十三15】「坛上的供台,高四肘。供台的四拐角上都有角。」

【结四十三16】「供台长十二肘,宽十二肘,四面见方。」

【结四十三17】「磴台长十四肘,宽十四肘,四面见方。四围起边高半肘,底座四围的边宽一肘。台阶朝东。」

  • 四十三13-四十六24的主题是「殿的法则」,也就是具体实行第12节法则的措施。这是四十-四十八章整个交错对称结构的中心。本身也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:
    • A. 祭司的法则(四十三13-四十五6);
    •  B. 君王的法则(四十五7-四十六18);
    • A1. 祭肉的法则(四十六19-24)。
  • 四十三13-四十五6是「祭司的法则」,与四十六19-24「祭肉的法则」首尾呼应,包括:
    1. 洁净祭坛的仪式(四十三13-27);
    2. 东门要永远关闭(四十四1-3);
    3. 出入圣地的法则(四十四4-9);
    4. 祭司资格的法则(四十四10-14);
    5. 祭司要分别为圣(四十四15-27);
    6. 祭司凭信心生活(四十四28-31);
    7. 房屋要分别为圣(四十五1-6)。
  • 13-27节是第一个分别为圣的措施:洁净祭坛的仪式。
  • 在会幕里,至圣的物都代表基督,能使「凡挨着的都成为圣」出三十29)。祭坛是至圣的,「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」(出二十九37;太二十三19)。因此,祭坛代表基督、而不是十字架;因为十字架并不能使人成圣,惟有基督才能使人成为圣。
  • 「供台的四拐角上都有角」(15节),用来涂抹祭牲的血(四十三20;出二十九12),也是寻求庇护的地方(王上一50;二28)。
  • 会幕中的祭坛是皂荚木外面包着铜,「长五肘,宽五肘,高三肘」(出二十七1)。所罗门圣殿的铜祭坛「长二十肘,宽二十肘,高十肘」(代下四1)。国度的祭坛底座长宽各十八肘,供台长宽各十二肘,四层总高度十一肘,但却没有提到材料是铜,表明这个祭坛的功用不再是象征审判。
  • 「台阶朝东」(17节),这样祭司献祭时背向太阳、面向圣殿,与外邦人敬拜太阳的方向相反。这个台阶只是上到「磴台」(17节),并没有上到「供台」,所以符合律法的要求:「你上我的坛,不可用台阶,免得露出你的下体来」(出二十26)。
  • 磴台「四围起边高半肘,底座四围的边宽一肘」(17节),这样,祭司离祭坛还差三肘半,也就是一米八二,负责放祭物的祭司即使身材高大,也需要将祭物和木柴高高举起,很不容易操作。而供台的面积只有所罗门祭坛的36%,体积只有所罗门祭坛的14.4%,并不能焚烧很多祭物。这些都表明,国度里的祭坛最重要的功用不是献祭,而是记念。国度的祭坛和会幕、所罗门圣殿里的祭坛一样,都要通过洁净之礼成为至圣,用以象征基督。但结构更新了、功用也变了,不再是为了预表基督在十字架上的降卑,而是为了记念基督借着十字架的高升。
上图:以西结异象中的圣殿祭坛示意图(结四十三13-17),整个祭坛的底座长十八肘、宽十八肘,高十一肘。东面有台阶,但台阶只是上到小蹬台,并没有直接登上供台,所以符合律法的要求:「你上我的坛,不可用台阶,免得露出你的下体来」(出二十26)。

上图:以西结异象中的圣殿祭坛示意图(结四十三13-17),整个祭坛的底座长十八肘、宽十八肘,高十一肘。东面有台阶,但台阶只是上到小蹬台,并没有直接登上供台,所以符合律法的要求:「你上我的坛,不可用台阶,免得露出你的下体来」(出二十26)。

【结四十三18】「祂对我说:『人子啊,主耶和华如此说:建造祭坛,为要在其上献燔祭洒血,造成的时候典章如下:」

【结四十三19】「主耶和华说,你要将一只公牛犊作为赎罪祭,给祭司利未人撒督的后裔,就是那亲近我、事奉我的。」

【结四十三20】「你要取些公牛的血,抹在坛的四角和磴台的四拐角,并四围所起的边上。你这样洁净坛,坛就洁净了。」

【结四十三21】「你又要将那作赎罪祭的公牛犊烧在殿外、圣地之外预定之处。」

【结四十三22】「次日,要将无残疾的公山羊献为赎罪祭;要洁净坛,像用公牛犊洁净的一样。」

【结四十三23】「洁净了坛,就要将一只无残疾的公牛犊和羊群中一只无残疾的公绵羊」

【结四十三24】「奉到耶和华前。祭司要撒盐在其上,献与耶和华为燔祭。」

【结四十三25】「七日内,每日要预备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,也要预备一只公牛犊和羊群中的一只公绵羊,都要没有残疾的。」

【结四十三26】「七日祭司洁净坛,坛就洁净了;要这样把坛分别为圣。」

【结四十三27】「满了七日,自八日以后,祭司要在坛上献你们的燔祭和平安祭;我必悦纳你们。这是主耶和华说的。』」

  • 18-27节是七日洁净祭坛、分别为圣的仪式。
  • 「建造祭坛,为要在其上献燔祭洒血,造成的时候典章如下」(18节),可译为「这些是建造祭坛,为要在其上献燔祭,把血洒在上面的条例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
  • 进入国度以后,主耶稣已经「一次献祭,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」(来十14)。因此,国度里献祭的意义与旧约时代不同,不再是预表把基督钉十字架,而是为了记念主耶稣已经将自己献作「更美的祭物」(来十12),也提醒人永远都需要支取基督的救赎(约壹一7-10)。正如教会的圣餐,目的是为了「表明主的死」(林前十一26)、记念祂已经成就的救恩。
  • 正如摩西「要洁净坛七天,使坛成圣,坛就成为至圣。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」(出二十九37),所罗门要「行奉献坛的礼七日」(代下七9),国度的圣殿里也需要举行七日洁净祭坛的仪式,才能「把坛分别为圣」(25节)。而祭司以西结竟然在即将退休的年龄,蒙神拣选执行这样一件荣耀的事奉
    1. 第一日,用一只公牛犊作赎罪祭(19节),洒血洁净祭坛(20节;出二十九16),祭牲要烧在圣地之外(21节;利四12、21;八17;九11;十六27;来十三11-13)。洒血是立约的记号(出二十四6)。「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」(来十三12),我们心中的祭坛若是没有用血洁净,所敬拜的只是臆想的偶像,所祈求的总是自己的私欲。
    2. 第二至七日,用公山羊代替公牛犊作赎罪祭、洁净坛(22节),同时献上一只公牛犊和一只公绵羊作为燔祭(23-24节)。燔祭并不需要撒盐,只有在素祭才需要(利二13),但此时祭司却「要撒盐在其上」(24节),代表这燔祭是永远不变的「盐约」(民十八19;代下十三5)。
    3. 与会幕不同,国度的祭坛并不需要「用膏抹坛,使坛成圣」(出二十九36),而是只用血来洁净坛(20节;利八15)。因为基督已经被圣灵膏抹(太三16),不需要另外再用膏油膏抹(利八11)。
    4. 第八日以后,祭坛才能成为「叫礼物成圣的坛」(太二十三19),可以用来献上「燔祭和平安祭」(27节),神才会「悦纳」(27节)这两种祭所代表的全然奉献和感谢交通。
  • 这个仪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洁净祭司,而是为了洁净祭坛、使物质的祭坛成为属灵的象征,可以代表人与神之间唯一的中保基督、成为整个圣地的中心。并不是所有叫祭坛的地方,都可以让我们接近神。我们也只有在神面前反复思想赎罪祭和燔祭的实际,在心中施行严肃的洁净礼,才能让我们心中的祭坛成为至圣,让我们靠着基督来到神面前。
上图:以色列曾经出现过的各种祭坛的尺寸比较。

上图:以色列曾经出现过的各种祭坛的尺寸比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