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利米书第49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Standard

【耶四十九1】「论亚扪人。耶和华如此说:以色列没有儿子吗?没有后嗣吗?玛勒堪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?属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?」

【耶四十九2】「耶和华说:日子将到,我必使人听见打仗的喊声,是攻击亚扪人拉巴的喊声。拉巴要成为乱堆;属她的乡村(原文是女子)要被火焚烧。先前得以色列地为业的,此时以色列倒要得他们的地为业。这是耶和华说的。」

【耶四十九3】「希实本哪,你要哀号,因为爱地变为荒场。拉巴的居民(原文作女子)哪,要呼喊,以麻布束腰;要哭号,在篱笆中跑来跑去;因玛勒堪和属他的祭司、首领要一同被掳去。」

【耶四十九4】「背道的民(原文是女子)哪,你们为何因有山谷,就是水流的山谷夸张呢?为何倚靠财宝说:谁能来到我们这里呢?」

【耶四十九5】「主——万军之耶和华说:我要使恐吓从四围的人中临到你们;你们必被赶出,各人一直前往,没有人收聚逃民。」

【耶四十九6】「后来我还要使被掳的亚扪人归回。这是耶和华说的。」

  • 1-6节是神对亚扪的审判。亚扪倚靠水源财宝(4节),活在虚假的平安里,直到被神用「全地的大锤」(五十23)打得粉碎。
  • 「亚扪人」(1节)和摩押人一样,都是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的后代(创十九38),住在摩押北面靠近阿拉伯旷野的地带,南起亚嫩河、北至雅博河。他们与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,所以神命令以色列人进迦南时对他们以礼相待(申二19)。但从士师时代开始,亚扪人就常常与以色列人争战(士十7;十一4;撒上十一1),大卫(撒下十1-19;十二26-31)、约沙法(代下二十1)和约坦(代下二十七5)都曾与他们交战。巴比伦第二次入侵犹大时,亚扪人跟随巴比伦攻击犹大(王下二十四2);巴比伦离开后,亚扪人又鼓动犹大反叛巴比伦(二十七3);巴比伦再度入侵、摧毁圣殿以后,亚扪人幸灾乐祸(结二十五3)、「以满心的恨恶向以色列地欢喜」(结二十五6),而且阴谋杀害了基大利(四十14)。
  • 亚扪人在士师耶弗他的时代,就找借口侵占以色列在约旦河东的基列地(士十一13)。「玛勒堪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」(1节),指迦得支派被亚述掳走后(代上五26),亚扪人趁机向西霸占了迦得支派的土地,却不知被掳百姓的后裔总有一天会来取回地业(1节)。「玛勒堪」是亚扪人所拜的偶像「米勒公」(王上十一5)。「迦得之地」属于约旦河东的迦得支派,毗邻亚扪。
  • 「拉巴」(2节)是亚扪的首都,位于雅博河畔,即现代的约旦首都安曼,古代国际贸易大道王道(King’s Highway)经过这里。
  • 「希实本」(3节)原来是流便支派的地业(书十三17;士十一26)、利未人的城(书二十一39),现在被亚扪人霸占。
  • 「爱地」(3节)的地址不详。
  • 亚扪东临阿拉伯旷野,北傍雅博河,容易防御从北方入侵的敌人,又得王道的贸易之利。霸占了迦得支派的土地以后,还获得了肥沃的牧场。因此,亚扪人有理由因「水流的山谷」(4节)和「财宝」(4节)而自夸。但人在什么事上自夸,神就会让人在什么事上蒙羞(5节),因为「顺着情欲撒种的,必从情欲收败坏」(加六8)。
  • 神对亚扪的审判,就像对埃及(四十六26)和摩押的审判一样(四十八47),以「还要使被掳的亚扪人归回」的应许结束(6节)。尼希米时代有亚扪人多比雅(尼二10),证明这个预言应验了。
上图:根据《约书亚记》画出的十二支派可能的分布图。其中玛拿西的位置并不准确,应该还包括北面的巴珊地区。

上图:根据《约书亚记》画出的十二支派可能的分布图。其中玛拿西的位置并不准确,应该还包括北面的巴珊地区。

上图:以东、摩押、亚扪、非利士人和亚摩利王西宏的地。以色列人经过以东、摩押和亚扪的边界,夺取了亚摩利王西宏的地:1. 从加低斯起行,到了何珥山,亚伦去世(民二十22 )。2、迦南人攻击以色列人,但被以色列人所击败(民二十一1-3 )。3、他们经阿伯、以耶·亚巴琳,安营在撒烈谷(民二十一10)。这段路程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路线,3-1表示向东直接穿过以东,3-2表示先向南到以旬·迦别,再去阿伯;3-3表示向东到了阿伯,然后转南到以旬·迦别,再去撒烈谷。4、过亚嫩河,经亚珥、玛他拿、拿哈列、巴末、摩押地的谷,就到了毗斯迦的山顶(民二十一13-20 )。5、击败住西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,夺取了他的城邑(民二十一21-32)。6、在以得来击败巴珊的王噩,夺取了他的土地。然后南返﹐安营在摩押平原(民二十一33-二十二1 )。

上图:以东、摩押、亚扪、非利士人和亚摩利王西宏的地。以色列人经过以东、摩押和亚扪的边界,夺取了亚摩利王西宏的地:1. 从加低斯起行,到了何珥山,亚伦去世(民二十22 )。2、迦南人攻击以色列人,但被以色列人所击败(民二十一1-3 )。3、他们经阿伯、以耶·亚巴琳,安营在撒烈谷(民二十一10)。这段路程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路线,3-1表示向东直接穿过以东,3-2表示先向南到以旬·迦别,再去阿伯;3-3表示向东到了阿伯,然后转南到以旬·迦别,再去撒烈谷。4、过亚嫩河,经亚珥、玛他拿、拿哈列、巴末、摩押地的谷,就到了毗斯迦的山顶(民二十一13-20 )。5、击败住西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,夺取了他的城邑(民二十一21-32)。6、在以得来击败巴珊的王噩,夺取了他的土地。然后南返﹐安营在摩押平原(民二十一33-二十二1 )。

【耶四十九7】「论以东。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:提幔中再没有智慧吗?明哲人不再有谋略吗?他们的智慧尽归无有吗?」

【耶四十九8】「底但的居民哪,要转身逃跑,住在深密处;因为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,必使灾殃临到他。」

【耶四十九9】「摘葡萄的若来到他那里,岂不剩下些葡萄呢?盗贼若夜间而来,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?」

【耶四十九10】「我却使以扫赤露,显出他的隐密处;他不能自藏。他的后裔、弟兄、邻舍尽都灭绝;他也归于无有。」

【耶四十九11】「你撇下孤儿,我必保全他们的命;你的寡妇可以倚靠我。」

【耶四十九12】「耶和华如此说:『原不该喝那杯的一定要喝。你能尽免刑罚吗?你必不能免,一定要喝!』」

【耶四十九13】「耶和华说:『我指着自己起誓,波斯拉必令人惊骇、羞辱、咒诅,并且荒凉。她的一切城邑必变为永远的荒场。』」

  • 7-22节是神对以东的审判。以东倚靠险要地形(16节),活在虚假的平安里,直到被神用「全地的大锤」(五十23)打得粉碎。
  • 「以东」(7节)是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子孙(创三十六9),住在摩押南面的以东地,北起撒烈溪谷、南至亚喀巴湾。他们本是以色列人的「兄弟」(俄10;摩一11;申二十三7),所以神命令以色列人进迦南时对他们以礼相待(申二十三7-8)。但以东却不念兄弟之情(民二十14-21),主动攻击大卫(诗六十诗题),结果被大卫征服(撒下八13-14)。以东在所罗门王期间开始反叛(王上十一14-15),于犹大王约兰期间独立(王下八20-22),与犹大的冲突一直延续到亚哈斯王的时代(代下二十八17)。以东人曾鼓动犹大反叛巴比伦(二十七3),耶路撒冷陷落之后,以东却幸灾乐祸、趁火打劫(诗一百三十七7;结二十五12;三十六5-6),「毫无怜悯,发怒撕裂,永怀忿怒」(摩一11)。
  • 「提幔」(7节)是以东的主要城市(创三十六11),土地肥沃、人口众多,是出智慧人的地方(伯二11),常用来代称以东(哈三3)
  • 「底但」(8节)是亚伯拉罕之妾基土拉的后裔(代上一32),在阿拉伯西北部游牧、贸易,住在以东境内。先知警告「底但的居民」(8节)远避以东,免得在神的追讨下遭到连累(8节)。
  • 「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」(9节),可译为「岂不是只毁坏他们要毁坏的吗」(和合本修订版),意思是贼也只偷去所要的财物,留下其他的东西。但「狂傲自欺」(16节)的以东却要被神完全拆毁,只剩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逃亡到犹大南部,接受神的看顾(11节)。
  • 「原不该喝那杯的一定要喝」(12节),指犹大若是遵守圣约,本来不必受到惩罚。但若背道的犹大也不能逃避审判,狂傲的以东(16节)又怎能以为自己不会受到审判呢?
  • 「波斯拉」(13节))是以东扼守王道(King’s Highway)的重要绿洲和堡垒,三面都是险峻的山谷,是以东最坚固的城邑。波斯拉的荒凉,证明以东的「一切城邑必变为永远的荒场」(13节)。
上图:波斯拉(Bozrah)三面悬崖,地势险要,防守坚固,控制从以旬迦别来的南北王道,主前800年左右是以东的首府。先知以赛亚、耶利米和阿摩司用波斯拉来代称整个以东(赛六十三1;耶四十九13;摩一12)。

上图:波斯拉(Bozrah)三面悬崖,地势险要,防守坚固,控制从以旬迦别来的南北王道,主前800年左右是以东的首府。先知以赛亚、耶利米和阿摩司用波斯拉来代称整个以东(赛六十三1;耶四十九13;摩一12)。

【耶四十九14】「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,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,说:你们聚集来攻击以东,要起来争战。」

【耶四十九15】「我使你在列国中为最小,在世人中被藐视。」

【耶四十九16】「住在山穴中据守山顶的啊,论到你的威吓,你因心中的狂傲自欺;你虽如大鹰高高搭窝,我却从那里拉下你来。这是耶和华说的。」

  • 「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」(14节),可能是引自《俄巴底亚书》,14-16节与俄1-4相似。
  • 以东境内有两条从红海亚喀巴湾出发的古代国际贸易路线:一条向北沿王道(King’s Highway)到大马士革,一条向西沿亚拉巴到地中海和埃及。借着贸易枢纽的地位,以东积聚了不少财富(俄6),以智慧闻名(俄8),并有许多盟友(俄7),所以「因心中的狂傲自欺」(16节)。
  • 「住在山穴中据守山顶」(16节),指以东地处山区,有许多陡峭的山壁、山洞和裂口可供藏匿。「山穴 סֶלַע/seh’-lah」原文就是「西拉 סֶלַע/seh’-lah」(王下十四7),是双关语,以东的首都西拉就建在悬崖峭壁之间。
  • 由于以东易守难攻、聪明富足,逐渐变得「狂傲自欺」。但「骄傲在败坏以先」( 箴十六18 ),当人以为自己最稳妥、最富足、最聪明的时候,往往就是败坏的开始。以扫「贪恋世俗」(来十二16)、是属肉体的(创二十五32),他的后裔以东人是肉体生命的典型,目中无神,自恃有所倚靠、可以「如大鹰高高搭窝」(16节),但神「必从那里拉下你来」(16节),使他们「在列国中为最小,在世人中被藐视」(15节)。
上图:佩特拉(Petra)一带的山谷。以东的首都「西拉」(赛十六1;四十二11;王下十四7)原文的意思是「石头」,希腊文就是「佩特拉Petra」。现代约旦的佩特拉城很可能就是古代以东的首都西拉,这城「住在山穴中」(俄3),周围悬崖绝壁环绕,入口是一条长约1.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,名为「蛇道 Siq」。

上图:佩特拉(Petra)一带的山谷。以东的首都「西拉」(赛十六1;四十二11;王下十四7)原文的意思是「石头」,希腊文就是「佩特拉Petra」。现代约旦的佩特拉城很可能就是古代以东的首都西拉,这城「住在山穴中」(俄3),周围悬崖绝壁环绕,入口是一条长约1.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,名为「蛇道 Siq」。

上图:佩特拉周围悬崖绝壁环绕,入口是一条长约1.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,名为「蛇道 Siq」。峡谷最宽处约7米,最窄处仅2米,易守难攻。

上图:佩特拉周围悬崖绝壁环绕,入口是一条长约1.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,名为「蛇道 Siq」。峡谷最宽处约7米,最窄处仅2米,易守难攻。

【耶四十九17】「『以东必令人惊骇;凡经过的人就受惊骇,又因她一切的灾祸嗤笑。」

【耶四十九18】「耶和华说:必无人住在那里,也无人在其中寄居,要像所多玛、蛾摩拉,和邻近的城邑倾覆的时候一样。」

【耶四十九19】「仇敌必像狮子从约旦河边的丛林上来,攻击坚固的居所。转眼之间,我要使以东人逃跑,离开这地。谁蒙拣选,我就派谁治理这地。谁能比我呢?谁能给我定规日期呢?有何牧人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?」

【耶四十九20】「你们要听耶和华攻击以东所说的谋略和祂攻击提幔居民所定的旨意。仇敌定要将他们群众微弱的拉去,定要使他们的居所荒凉。」

【耶四十九21】「因他们仆倒的声音,地就震动。人在红海那里必听见呼喊的声音。」

【耶四十九22】「仇敌必如大鹰飞起,展开翅膀攻击波斯拉。到那日,以东的勇士心中疼痛如临产的妇人。』」

  • 红海的亚喀巴湾位于以东地的最南端,「人在红海那里必听见呼喊的声音」(21节),表示整个以东地都已经被毁灭。
  • 「仇敌必如大鹰飞起,展开翅膀攻击波斯拉」(22节),这是对以东人自恃「如大鹰高高搭窝」(16节)的讽刺。
  • 神没有像对待埃及(四十六26)、摩押(四十八47)和亚扪(6节)一样,也应许以东的归回,而是宣告:「我要使以东人逃跑,离开这地。谁蒙拣选,我就派谁治理这地」(19节)。犹大被掳之后,以东的城市也于主前6世纪被巴比伦人摧毁,以东人被东方的纳巴泰人(Nabataeans)逐渐逐出以东地,流亡于犹大南部的希伯仑地区,被希腊人和罗马人称呼为以土买人(Idumeans)。纳巴泰人于主前5世纪取代以东人,成为以东地、亚喀巴湾沿岸和海港的主人。
  • 以扫是倚靠自己、「贪恋世俗」(来十二16)的代表,而以东与以色列的关系,就像肉体生命和属灵生命一样如影随形、纠缠不清。他们也蒙神的恩典(来十一20;申二十三7),但却抵挡神(诗八十三6)、敬拜偶像(代下二十五20),阻挡以色列人进迦南(民二十14-21)。以东在犹大受难时落井下石(俄10-14),结果却失去了神赐给他们祖先的家园(申二5),未来唯一的希望就是与兄弟犹大合并(摩九12;俄21)。以土买人在马加比时代臣服于犹大(《马加比一书》五65),皈依了犹太教。新约时代屠杀伯利恒婴孩的大希律(太二1)、杀死使徒雅各的小希律(徒十二1)、审问保罗的亚基帕(徒二十五13),都是以土买人。主后70年罗马军队围攻耶路撒冷时,有两万名以土买人帮助奋锐党抵抗罗马人(《犹太战记》卷4第4章2节)。
上图:佩特拉出土的大鹰雕像。但这个鹰已经不是以东人的鹰,而是取代以东人的仇敌耶四十九22。

上图:佩特拉出土的大鹰雕像。但这个鹰已经不是以东人的鹰,而是取代以东人的仇敌耶四十九22。

【耶四十九23】「论大马士革。哈马和亚珥拔蒙羞,因他们听见凶恶的信息就消化了。海上有忧愁,不得平静。」

【耶四十九24】「大马士革发软,转身逃跑。战兢将她捉住;痛苦忧愁将她抓住,如产难的妇人一样。」

【耶四十九25】「我所喜乐可称赞的城,为何被撇弃了呢?」

【耶四十九26】「她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;当那日,一切兵丁必默默无声。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。」

【耶四十九27】「我必在大马士革城中使火着起,烧灭便·哈达的宫殿。」

  • 23-27节是神对亚兰的审判。大马士革倚靠国际贸易(25节),活在虚假的平安里,直到被神用「全地的大锤」(五十23)打得粉碎。
  • 「大马士革」(23节)原来是亚兰的首都(赛七8),主前732年被亚述王提革拉·毗列色三世攻陷(王下十六9)。「哈马和亚珥拔」(13节)是大马士革北方的两个亚兰城邦,也被亚述征服(赛十9;三十六19,三十七13)。亚述灭亡后,这三个城邦很快就沦为巴比伦的附庸,跟随巴比伦入侵犹大(王下二十四2)。
  • 「我所喜乐可称赞的城」(25节),指大马士革是令人向往的国际大都市、古代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,是当时美索不达米亚、埃及和小亚细亚之间几条主要国际贸易大道的交汇点。
  • 「便·哈达」(27节)是亚兰王的常用称号(王上十五18;二十1;王下十三3),意思是「哈达的儿子」。「哈达」是亚兰人敬拜的偶像。
  • 神没有像对待埃及(四十六26)、摩押(四十八47)和亚扪(6节)一样,也应许亚兰的归回,而是宣告:「我所喜乐可称赞的城,为何被撇弃了呢」(25节)。主后七世纪,大马士革被阿拉伯人占据。

【耶四十九28】「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攻打的基达和夏琐的诸国。耶和华如此说:迦勒底人哪,起来上基达去,毁灭东方人。」

【耶四十九29】「他们的帐棚和羊群都要夺去,将幔子和一切器皿,并骆驼为自己掠去。人向他们喊着说:四围都有惊吓。」

【耶四十九30】「耶和华说:夏琐的居民哪,要逃奔远方,住在深密处;因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设计谋害你们,起意攻击你们。」

【耶四十九31】「耶和华说:迦勒底人哪,起来!上安逸无虑的居民那里去;他们是无门无闩、独自居住的。」

【耶四十九32】「他们的骆驼必成为掠物;他们众多的牲畜必成为掳物。我必将剃周围头发的人分散四方(原文是风),使灾殃从四围临到他们。这是耶和华说的。」

【耶四十九33】「夏琐必成为野狗的住处,永远凄凉;必无人住在那里,也无人在其中寄居。」

  • 28-33节是神对阿拉伯人的审判。基达和夏琐倚靠偏远位置(31节),活在虚假的平安里,直到被神用「全地的大锤」(五十23)打得粉碎。
  • 「基达」(28节)是以实玛利的后裔(创二十五13),在阿拉伯半岛牧羊(赛六十7),又与推罗通商(结二十七21),擅长弓箭(赛二十一16-17)。
  • 「夏琐」(28节)可能是半游牧的阿拉伯民族所居住的村庄(赛四十二11)。
  • 阿拉伯人地处偏远,过着自由的游牧生活,是「安逸无虑的居民」(31节);他们偏安一隅、远离国际冲突,所以不必筑城自卫,而是住在帐棚里,「无门无闩、独自居住」(31节)。
  • 「剃周围头发的人」(32节),指住在旷野的阿拉伯人(九26)。
  • 神没有像对待埃及(四十六26)、摩押(四十八47)和亚扪(6节)一样,也应许基达的归回,而是宣告:「夏琐必成为野狗的住处,永远凄凉;必无人住在那里,也无人在其中寄居」(33节)。尽管阿拉伯人地处偏远,尼布甲尼撒第二次入侵犹大时,也顺道征服了基达。

【耶四十九34】「犹大王西底家登基的时候,耶和华论以拦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说:」

【耶四十九35】「『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:我必折断以拦人的弓,就是他们为首的权力。」

【耶四十九36】「我要使四风从天的四方刮来,临到以拦人,将他们分散四方(原文是风)。这被赶散的人没有一国不到的。』」

【耶四十九37】「耶和华说:『我必使以拦人在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面前惊惶;我也必使灾祸,就是我的烈怒临到他们,又必使刀剑追杀他们,直到将他们灭尽。」

【耶四十九38】「我要在以拦设立我的宝座,从那里除灭君王和首领。这是耶和华说的。」

【耶四十九39】「『到末后,我还要使被掳的以拦人归回。这是耶和华说的。』」

  • 34-39节是神对以拦的审判。以拦倚靠军事技术(35节),活在虚假的平安里,直到被神用「全地的大锤」(五十23)打得粉碎。
  • 「以拦」(34节)位于巴比伦东方的底格里斯河东岸、现代伊朗西南的波斯湾沿岸,在被审判的列国中离犹大最远。以拦人是闪的后裔(创十22),曾经长期与巴比伦结盟对抗亚述。主前639年,以拦被亚述巴尼帕征服,此后历经亚述、巴比伦和玛代的统治,最终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(但八2)。
  • 弓箭是以拦最擅长的军事技术(赛二十二6),所以神「必折断以拦人的弓」(35节),挪去他们所倚靠的力量来源。「就是他们为首的权力」(35节),可译为「那是他们战斗的主力」(和合本修订版)。
  • 「使四风从天的四方刮来」(36节),比喻攻击以拦的军队非常庞大。
  • 虽然以拦远在天边、和犹大也没有直接关联,但神仍然宣告:「我要在以拦设立我的宝座」(38节),坐在其上施行审判。「以拦 עֵילָם/ay-lawm’」原文与「永远 עוֹלָם/o-lawm’」(13节)的书写形式相同,可能代表地极。神派耶利米「作列国的先知」(一5),连最遥远的以拦也在神的审判之下,正如神所宣告的:「我岂为近处的神呢?不也为远处的神吗」(二十三23)。
  • 神对以拦的审判,就像埃及(四十六26)、摩押(四十八47)和亚扪(6节)一样,以「还要使被掳的以拦人归回」的应许结束(39节)。从主前六世纪起,就有被掳巴比伦的犹太人移居以拦,到新约时代,已有数百万之多。在初期教会的第一个五旬节,来自以拦的犹太人也在耶路撒冷(徒二9),初期教会遍及波斯萨珊帝国。
  • 本章所列出的每一国都倚靠各自的优势,凭实力活得「安逸无虑」(31节)。亚扪倚靠水源财宝(4节),以东倚靠险要地形(16节),大马士革倚靠国际贸易(25节),基达倚靠偏远位置(31节),以拦倚靠军事技术(35节)。但历史证明,任何一种优势都会转化成致命的劣势:民主的国家将毁于自由,高效的政权会亡于专制,公平的社会必死于平等,因为诡诈的人心(十七9)能把一切美好变为腐朽。因此,人若是离弃神,越是倚靠什么,神越要对付什么。神恢复人的原则,是人越建立、神越拆毁,人越掩盖、神越显露。
上图:古代以拦和周边的民族。底格里斯河东岸的以拦地区是古代伊朗的最早文明,这里曾有许多城邦国家,如阿万(Awan)、书珊(Susa)、安善(Anshan)。

上图:古代以拦和周边的民族。底格里斯河东岸的以拦地区是古代伊朗的最早文明,这里曾有许多城邦国家,如阿万(Awan)、书珊(Susa)、安善(Ansha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