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利米书第18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Standard

【耶十八1】「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:」

【耶十八2】「『你起来,下到窑匠的家里去,我在那里要使你听我的话。』」

【耶十八3】「我就下到窑匠的家里去,正遇他转轮做器皿。」

【耶十八4】「窑匠用泥做的器皿,在他手中做坏了,他又用这泥另做别的器皿;窑匠看怎样好,就怎样做。」

【耶十八5】「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:」

【耶十八6】「『耶和华说:以色列家啊,我待你们,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?以色列家啊,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,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。」

  • 1-17节,是神借着「窑匠弄泥」(6节)、制作瓦器,宣告自己管教的主权。
  • 「下到窑匠的家里去」(2节),指窑匠的家地势较低,靠近水和粘土的来源。古代的陶器作坊通常位于城外,以免窑炉的烟火影响居民、造成火灾。耶路撒冷的陶器作坊可能位于欣嫩子谷(十九2)。
  • 「转轮做器皿」(3节),是在垂直的轴上安装两块圆石,下面的大圆石是飞轮、上面的小圆石是工作平台,粘土放在工作平台上。窑匠用脚旋转下面的飞轮,带动上面的平台。窑匠在做陶器时,有时会出现样式或结构的缺失,这时窑匠会把泥拧成一团,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器皿。
  • 神让耶利米去观看「窑匠弄泥」,启示「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,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」(6节)。因此,这个比喻的重点不是窑匠的技术、也不是泥土的质量,而是窑匠与泥土的关系。这个比喻并不是说神也会像窑匠那样会「做坏」(4节)陶器,也不是说百姓是像陶器那样被人「做坏」的;而是说神就像窑匠一样,对祂手中的泥土有绝对的主权(赛四十五9;罗九20-23),祂「看怎样好,就怎样做」(4节),直到符合心意为止。而百姓若像泥土那样顺服窑匠的手,即使有一些变坏的,神也不会扔掉,而是「又用这泥另做别的器皿」(4节),最终成为合乎主用的样式(提后二21)。
上图:以色列沙拉音(Khirbet Qeiyafa)出土的大卫时期的陶器。陶器在圣经时代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人人熟悉,所以圣经经常使用陶器和制陶过程作比喻。从地里挖掘的粘土首先需要去除异物,加水软化一天,并多次添加沙子、使粘土更易加工。在这个过程中,窑匠会用脚踹泥(赛四十一25)。准备好粘土后,窑匠就会在陶轮上制作陶器(耶十八3)。成形的陶器需要先晾干几天,然后堆放在窑炉中烘烤几个小时,成为不透水的器皿。

上图:以色列沙拉音(Khirbet Qeiyafa)出土的大卫时期的陶器。陶器在圣经时代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人人熟悉,所以圣经经常使用陶器和制陶过程作比喻。从地里挖掘的粘土首先需要去除异物,加水软化一天,并多次添加沙子、使粘土更易加工。在这个过程中,窑匠会用脚踹泥(赛四十一25)。准备好粘土后,窑匠就会在陶轮上制作陶器(耶十八3)。成形的陶器需要先晾干几天,然后堆放在窑炉中烘烤几个小时,成为不透水的器皿。

上图:圣经时代的陶轮。窑匠在一个浅坑里放置石制飞轮,飞轮上面装有石轴承,上端是一个小的石制或木制平台,窑匠把粘土放在工作平台上,用脚踢飞轮来带动平台,当平台上的粘土块旋转时,窑匠就可以用手塑造对称的容器(伯十8-9;三十三6)。

上图:圣经时代的陶轮。窑匠在一个浅坑里放置石制飞轮,飞轮上面装有石轴承,上端是一个小的石制或木制平台,窑匠把粘土放在工作平台上,用脚踢飞轮来带动平台,当平台上的粘土块旋转时,窑匠就可以用手塑造对称的容器(伯十8-9;三十三6)。

【耶十八7】「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:要拔出、拆毁、毁坏;」

【耶十八8】「我所说的那一邦,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,我就必后悔,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。」

【耶十八9】「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,要建立、栽植;」

【耶十八10】「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,不听从我的话,我就必后悔,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。」

【耶十八11】「现在你要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:“耶和华如此说:我造出灾祸攻击你们,定意刑罚你们。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,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。”」

【耶十八12】「『他们却说:“这是枉然。我们要照自己的计谋去行。”各人随自己顽梗的恶心做事。』」

  • 7-10节是神的工作原则:如果地上有邦国回应神的警告,「转意离开他们的恶」(8节),神就不会降灾祸给他们,比如尼尼微(拿三10)。如果地上的邦国不肯听从神的话,反而行神「眼中看为恶的事」(10节),神也不会把福气赐给他们。但这并不是说人的决定会影响神的主权,也不是说神会根据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计划,而是强调神并非反复无常地降祸赐福。因为全知全能的神预知一切、也预定一切,但祂赐给人作决定的自由意志,也要求人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,「照他们的行为,按他们手所做的报应他们」(二十五14)。
  • 「我就必后悔」(8、10节),并不是说神的心意会变化,因为「神非人,必不致说谎,也非人子,必不致后悔」(民二十三19)。这是用拟人的说法,宣告神「是鉴察人心、试验人肺腑的,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」(十七10)。
  • 「造出 יָצַר/yaw-tsar’ 」(11节)原文与「窑匠 יָצַר/yaw-tsar’ 」(2节)的词根相同,表明神「造出灾祸」(11节),正是「窑匠」塑造器皿工作的一部分。
  • 7-12节的重点并非启示神的工作原则(7-10节),也不是呼唤百姓「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」(11节)、改正自己的「行动作为」(11节),而是宣告神的审判:百姓被掳,是因为他们不肯做窑匠手中的泥土、拒不「理会」(18节)神的一切话,却坚持「照自己的计谋去行」(12节)、「随自己顽梗的恶心做事」(12节)。他们若肯悔改,神又怎么会固执己见地降灾祸呢(8节)?所以百姓无可推诿、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的责任。

【耶十八13】「所以,耶和华如此说:你们且往各国访问,有谁听见这样的事?以色列民(原文是处女)行了一件极可憎恶的事。」

【耶十八14】「黎巴嫩的雪从田野的磐石上岂能断绝呢?从远处流下的凉水岂能干涸呢?」

【耶十八15】「我的百姓竟忘记我,向假神烧香,使他们在所行的路上,在古道上绊跌,使他们行没有修筑的斜路,」

【耶十八16】「以致他们的地令人惊骇,常常嗤笑;凡经过这地的必惊骇摇头。」

【耶十八17】「我必在仇敌面前分散他们,好像用东风吹散一样。遭难的日子,我必以背向他们,不以面向他们。」

  • 从黎巴嫩的雪山流下的溪水忠于自然规律,通常都是稳定不变的(14节),但神的百姓却更加反复无常,比溪流更容易改变当行的「古道」(15节;六16),去「行没有修筑的斜路」(15节),还不如那些随从假神的外邦各国(13节)。因此,他们只能面临神早已预言的管教(16-17节),「照这窑匠弄泥」(6节)接受重新陶造。
  • 「以色列民行了一件极可憎恶的事」(13节),原文是「少女以色列行了一件极恐怖恶事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这是把以色列比作一位原本贞洁的处女,如今却成了到处与人行淫的娼妓。
  • 13节是二10-13的总结,14-15节是二32和十三24-25的另一种表达,16-17节是引用神对所罗门的警告(王上九7-9)。
  • 「东风」(17节),指从应许之地东方的阿拉伯旷野刮来的干燥热风(四11;十三24)。
  • 「我必以背向他们,不以面向他们」(17节),对应「他们以背向我,不以面向我」(二27)。比喻因为百姓离弃神,所以神将任凭百姓遭难。当我们抱怨神袖手旁观的时候,也当反省自己是否已经忘记神、「向假神烧香」(15节)。

【耶十八18】「他们就说:『来吧!我们可以设计谋害耶利米;因为我们有祭司讲律法,智慧人设谋略,先知说预言,都不能断绝。来吧!我们可以用舌头击打他,不要理会他的一切话。』」

【耶十八19】「耶和华啊,求祢理会我,且听那些与我争竞之人的话。」

【耶十八20】「岂可以恶报善呢?他们竟挖坑要害我的性命!求祢记念我怎样站在祢面前为他们代求,要使祢的忿怒向他们转消。」

【耶十八21】「故此,愿祢将他们的儿女交与饥荒和刀剑;愿他们的妻无子,且作寡妇;又愿他们的男人被死亡所灭,他们的少年人在阵上被刀击杀。」

【耶十八22】「祢使敌军忽然临到他们的时候,愿人听见哀声从他们的屋内发出;因他们挖坑要捉拿我,暗设网罗要绊我的脚。」

【耶十八23】「耶和华啊,他们要杀我的那一切计谋,祢都知道。不要赦免他们的罪孽,也不要从祢面前涂抹他们的罪恶,要叫他们在祢面前跌倒;愿祢发怒的时候罚办他们。」

  • 18-23节是百姓藐视神管教的主权,第二次企图陷害先知。他们第一次是要谋害他的性命(十一18-23),第二次更要毁掉他的名声。因此,先知愤怒地咒诅这些不服权柄的人。
  • 「我们可以设计谋害耶利米;因为我们有祭司讲律法,智慧人设谋略,先知说预言,都不能断绝」(18a),意思是不必理会耶利米,百姓的宗教活动照样能正常进行。
  • 「我们可以用舌头击打他」(18b),意思是毁谤耶利米,指控他是假先知、卖国贼。
  • 耶利米的信息激怒了「祭司、智慧人、先知」(18节)等宗教既得利益者。他们拒绝「理会他的一切话」(18节),不但没有因着明白神的工作法则(7-10节)而毅然回转,反倒变本加厉地毁谤先知(18节)、「以恶报善」(20节)地设计谋害先知,因为「光照在黑暗里,黑暗却不接受光」(约一5)。
  • 耶利米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人的爱心、宽容和正义感都是有限的,常常因爱生恨,因为「人心比万物都诡诈,坏到极处,谁能识透呢」(十七9)。过去,先知情真意切地为百姓哭泣(九1)、再三再四地「为他们代求」(20节;十四-十五章);现在,他却愤怒地咒诅他们(21-22节),求神「不要赦免他们的罪孽」(23节)。过去,先知为自己祷告说「不要在祢的怒中惩治我」(十24);现在,他却激动地要求神在「发怒的时候罚办他们」(23节)。但神做事从来不会冲动,人的祷告永远也不能摇动神的手;神并没有立刻在怒中惩罚这「一切计谋」(23节),而是祂「看怎样好,就怎样做」(4节)。神要耶利米继续向「百姓中的长老和祭司中的长老」(十九1)宣告:「我必在这地方使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谋落空」(十九7)。